本文作者赵联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所社会调查与方法研究室副主任。
作者认为,文献综述要尽量做到“述”“评”结合,并且要以“述”画龙,以“评”点睛。
文献综述的原则是既要“述”,更要“评”。文献综述客观上具有阐明作者的研究在学理有正当性的功用,因此,在文献综述中,作者首先不仅要勾勒既有研究传统的轮廓,还要阐述出自己所做的研究和既有研究的关系,点出自身研究的意义,所以这里就有一个对既有研究进行评述的要求。
文献综述不是并且也不能是罗列文献,而必须要对文献内容加以介绍。古人讲,“六经注我,我注六经”。阅读文献是“六经注我”,但撰写文献综述则是“我注六经”。作者一定要尽量用自己的话来讲出文献的观点(当然,内容上要忠实于文献),这样写出来的文献综述才生动而不至于死板。
有的作者在写文献综述的时候,往往习惯于罗列张三说了什么,李四说了什么,并且,所罗列的张三李四说过的内容往往就是张三和李四的文章内容摘要,这样的文献综述读起来有一种明显的“未消化感”,同时还会让人怀疑作者是否真正读过张三和李四的文章。因此,文献综述要尽量做到“述”“评”结合,并且要以“述”画龙,以“评”点睛。
这里我用一个例子来展示文献综述如何较好地实现“述”“评”结合。这篇文章也发表在《青年研究》的2017年第2期,题目是《强势普遍主义与弱势再生产——高校学生干部身份获得的机制检验》。这篇文章主要是分析高校学生干部的身份获得这一现象,并检验普遍主义和精英再生产理论这两个解释哪一个合理。由于截取的这部分内容字数仅1000余字,且整体呈现有利于观察作者对“述”和“评”的把握,因此未做删节。
一方面,从吉拉斯(Djilas,1983)的著作开始,社会学研究就构建了一个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庞大官僚体系的经典想象。虽然官僚干部的地位体系本身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层现象(Bian & Logan, 1996; 郝大海, 2010; Walder,1992; Whyte, 1975; 周雪光, 2015),但他们所享有的再分配权力在社会主义国家组织体系各个层面都是相似的。可以说,再分配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实现的重要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一般社会交换行为的逻辑产物。这也是为什么倪志伟的市场转型论(1989)所设想的各种关于再分配权力在市场化过程中日渐式微的简约命题,被边燕杰(1996)、魏昂德(1995)、谢宇(1996)、奥博沙尔(Oberschall,1996)等一批学者所关注和商榷的原因。
另一方面,从经久不衰的“单位制”研究来看,再分配体系作为治理方式的特征就更加明显:单位制本身具有对社会精英进行组织性管控的制度起源(路风,1989; Lu et al., 1997)。这一制度起源决定了即使在长时段的形态和功能演变中,它仍然以紧密整合国家治理与地位获得两大社会过程为其核心(李路路、李汉林,2000; 李路路, 2002; 李路路等, 2009; 李猛, 1996; 田毅鹏,2015; Walder, 1986; Wu, 2002)。在个体层面,竞争身份背后的地位与资源,便正是完成这一制度过程的微观基础。如此看来,干部身份的安排,本质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社会位置安排与资源分配的整体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不过,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理论框架有可能夸大学生干部的实际社会地位,尤其是政治权力位阶——干部再“大”,毕竟是学生;换言之,学生干部身份获得所寓意的精英异质性,不应该也不可能大于学生间的朋辈同质性。这表现在:学生干部身份带来的社会资源不可能与实际上的国家干部等量齐观;不仅如此,关于资源分配和利益满足,往往也仅限于阶段性的校园生活范围。
这一点是在采取不平等研究视角,并以政治治理和再分配体系为论题背景时所需要保持谨慎的。然而,如果考虑到社会生活中实际出现的大量“团委升官”、“主席从政”、“优干保研”一类的现象,上述理论逻辑就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成立。身份获得与资源分配间一定程度的延迟和分离,并不能从本质上完全否定学生干部身份在不平等研究中的理论重要性。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本文感兴趣的是:在以精英再生产为标志的阶层固化更为严重的今天(芦强, 2014; 吴晓刚, 2016; 郑辉、李路路, 2009; 张乐、张翼, 2012),优势家庭的地位传递会否以直接性的阶层再生产形式表现出来?或者,地位传递并不局限于家庭阶层分层的路径,而是通过其他路径间接性地进行?进一步的,鉴于学生干部是高校与国家治理的科层制工具,对个人能力素质等普遍主义性质的要求是否超越了阶层再生产逻辑,从而使得该身份获得过程相对公平?哪种机制在产生学生干部队伍的社会过程中具有主导性?我们将通过假设和模型分析来一一验证。
从上面这部分引用的文字可以看到:在第一段话里面,作者非常精当地将20篇文献的回顾安排在不到660个字里面。然后,在第二段一开始,作者笔锋一转,以一句“不过,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理论框架有可能夸大学生干部的实际社会地位”开头进入了对文献的评论,在这段330个字的陈述里面,作者阐述了对高校干部身份获得现象的看法,同时在该段落的最后强调指出,“身份获得与资源分配间一定程度的延迟和分离,并不能从本质上完全否定学生干部身份在不平等研究中的理论重要性”,这实际上是作者为自己所开展的这项研究做出的意义说明。在第三段话里面,作者明确提出了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并且用几个问句把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从而完成了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