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学术前沿,凝聚研究方向
——管理学院2019年上半年科研工作坊纪实
管理学院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帮助教师明确学术研究方向,2019年上半年相继举办了三场科研工作坊活动:3月28日,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全球供应链与物流卓越网络助理教授靳欢主持的“数字供应链的科技发展与应用”科研工作坊;4月22日上午,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本科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财经大学李严峰教授主持的“国内外物流发展模式的嬗变”科研工作坊;4月22日下午,厦门大学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许志端教授主持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见闻”科研工作坊。
靳欢教授主持的“数字供应链的科技发展与应用”科研工作坊以数字化与未来物流关系为主题,重点介绍了数字供应链的发展与应用,包括物流控制塔、大数据分析探索平台、数字化跨境平台、城市物流的当日配送与无人机、自动驾驶卡车、3D打印、众包物流、共享运力和仓库等。靳教授还结合自己研究的领域,分享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节点容量的服务网络设计及其在城市快递运输的应用》,详细讲解了该成果的研究背影、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在互动环节,靳欢教授与专业老师和同学们就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专业未来发展、共享经济与共享仓库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耐心回答同学们提问,现场气氛十分融洽。
靳欢教授主持的《数字供应链的科技发展与应用》科研工作坊
李严峰教授主持的“国内外物流发展模式的嬗变”科研工作坊主要介绍了国外现代物流发展见闻和中国现代物流模式发展演变。李教授首先以UPS为例,介绍了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物流发展历程和现状:美国的物流由政府兴办,民间经营,有着完整的运输安全计划;德国作为欧洲物流中心,拥有众多先进的技术以及熟悉各种机械的技术工人,以其高度的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专业化而闻名;日本的汽车物流,快递物流以及海运物流已经实现了运输系统现代化、仓储系统现代化、装卸搬运系统现代化、包装标准化、信息处理现代化。而中国现代物流的项目服务模式、集成服务模式、运营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平台经济模式则呈现出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即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德邦的零担平台、传化物流公路港平台、顺丰快递平台、京东最后一公里平台以及中国物流人脉商业平台均是平台经济模式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李严锋教授主持的科研工作坊资料丰富、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以大量的案例和亲身的经历与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一副中外物流发展模式的全息图像。
李严峰教授主持的《国内外物流发展模式的嬗变》科研工作坊
许志端教授主持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见闻”科研工作坊内容丰富,通过大量的案例和亲身的经历呈现了前景辉煌的未来物流与供应链行业。她通过“虚拟试衣技术”“免下车超市”“刷脸支付”三个有趣的新零售概念视频,直观清晰地讲解了供应链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她运用“电商巨头Amazon收购Whole Foods Market”等案例,说明了供应链管理对新零售的重要性。她结合顾客需求“碎片化、场景化、个性化”特点,阐述了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建立,对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业务流程优化、增值驱动的影响。许志端教授认为,在当今中国快消品市场市场占有率高的情况下,应当坚持供应链增值驱动战略,使得信息流不对称、物流拥堵、资金失衡等问题得到有效的管理。
许志端教授主持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见闻》科研工作坊
管理学院的老师们普遍认为,本学期科研工作坊活动不仅开拓了大家的研究思路,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专业课题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