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凝聚团队核心力量 打造科研育人特色

科研处召开第4期主题教育思想大讨论暨科研创新团队科研育人工作研讨会

作者:    摄影:    责任编辑:科研处来源: 审核:    发表时间:2020-05-15点击:

5月14日,科研处在线召开第4期主题教育思想大讨论暨武汉学院科研创新团队科研育人工作研讨会。会议由科研处吴兴强科长主持,武汉学院70多位科研创新团队成员和科研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

科研处长吴斐教授首先对科研处贯彻落实李忠云校长在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开展“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构建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在新的起点上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活动主题和活动目标做了简要的介绍。科研处“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构建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服务师生科学研究,引导广大教师及时将校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为宗旨,将“科研育人”细分为“科研强师”、“科研促教”和“科研育生”三个模块。

在“科研强师”领域,科研处将把科研思想价值引领贯穿科研选题、项目申报、项目立项、项目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全过程。加大对申报高水平项目的管理,科研处将一如既往地不断加强科研平台及科研团队建设,不断完善相关的科研政策支持体系,努力提升科研管理工作水平。科研处要充分认识武汉学院当前科学研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着力推动高水平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成果产出,促进武汉学院科研内涵式发展,推进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的繁荣发展。在项目管理上,科研处将以“应用型,谋创新,求突破”为理念,以服务教师为宗旨,立足学部学院,充分重视全过程管理,探索科研管理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此外,科研处将组织各院部常态化开展科研工作坊活动,以院部定期内部科研交流为主,以院部不定期交叉交流和外请专家教授为辅,加强院部及跨院部教师间的学术交流及科研能力提升。形成《武汉学院科研工作坊实施方案》,力争将该科研活动打造成武汉学院科研活动品牌。

在“科研促教”领域,科研处将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厚植科研育人沃土,及时把校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含金量的工作。科研处将藉此次2020年度校级科研项目立项的契机,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OBE教学模式改革、产学研等课题研究,积极探究如何将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科研处将充分利用近年来武汉学院各类科研教育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利用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将相关研究成果向教学转化,促进本科人才培养。同时,科研处将组织“科研反哺教学专题科研工作坊”活动,在全校师生中达成科研反哺教学、如何实践科研反哺教学是高等学校治学治校的重要课题的共识,积极利用不同科研形式,将传统教学实验与研究性实验融合,提高本科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实验动手的能力,使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协同育人、互相促进。

在“科研育生”领域,科研处将在适当时机设立武汉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大学生科研是高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举措,正确理解大学生科研的涵义和正视大学生科研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推进这项工作的前提。大学生科研不应只作为一项普通的教学工作对待,要从高校的生存发展角度来认识和重视它,并采取切实措施把它抓好抓实。其次,依托省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以及校级重点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将学生纳入项目研究课题组。每个项目研究团队中至少有1-2名学生参与,促进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达到人才培养阶段性对科研过程的认知,解决制约学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的问题和困难。第三,依托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强化学生系统性科研能力提升。由团队负责人在院内或跨院部挑选学生进入团队,参与团队科研方向研究。搭建大学生师生科研交流互动平台。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训练,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育师生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确保团队建设顺利推进,学生队员梯队化发展。第四,依托大学生科协,成立若干科研兴趣小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科研创新,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通过研讨问题、探究培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每个大学生科研兴趣小组有一定基础的研究方向,能够结合研究成果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著作权等。

“企业社会责任团队”的负责人李祖兰教授在研讨会上做了“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的发言。李祖兰教授从团队学术育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武汉学院科教融合的内涵和外延,提出科教融合实质上是发展问题,是教学、科研工作跨越发展的引擎。所以,企业社会责任团队将在科教融合和转化中寻找教学、科研工作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服务学校发展的重大需要,探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学教育问题,做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团队工作目的是为了学术育人,学生在团队中可以学到认识力、创新力、行动力,并接受读paper、讲paper、写paper的基本学术训练。企业社会责任团队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用案例打通三界(学生、教学、科研)”的团队工作思路,从教、学、研、人四个方面入手,在融合统一中寻找跨越式成长VS自然成长的路径,具体表现为四个统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个人创新与团队合作相统一。李祖兰教授考量了教学与科研统一与发展的关系,提出从动态、历史的角度来看科教融合问题,科教融合包含教学发展、科研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的交互发展。在这三者的关系中,科教融合(正如太极图的阴阳鱼,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生生不息)将起着发展引擎的作用,在融合中持续寻求质变和突破,带动教学、科研两仪的发展。这也符合李忠云校长指出的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科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的精神。李祖兰教授辩证地阐述了教学与科研统一的方式,即从形式来看,科教融合呈现两个方向的转化,从教学向科研转化和从科研到教学的转化。一方面,教学问题转化为科研选题,即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研究问题,形成教改项目和论文成果。总体来看,企业社会责任团队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案例,比如梅秀花老师在翻转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项目过程中,提出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建立良性互动,该项目已获2018年度省级教改项目立项;马光菊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管理经验,对教师归属感和稳定性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该项目已获2019年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罗丽琼老师从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角度,结合数据化转型背景,提出对策建议,英文文章将于年内见刊。其它老师也陆续有教改文章见刊。另一方面,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即科研创造知识,教学传播知识。依托科研优势,将科研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和新材料等运用于教学,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包括开设新课、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手段等。企业社会责任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在寒假期间,团队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开设了2门在线开放课程《消费者行为学》和《电子商务概论》。在课程结构组织上,将移动互联网时代关注的消费场景、消费情绪、消费体验等内容引入到结构框架中;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将专业杂志上的相关研究融入知识点的讲解,将有意思的研究问题、消费现象列入论坛话题进行讨论,学生非常活跃地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解读,这也是学术思维的培养。在课外教学拓展上,结合专业优势,利用课程公告和论坛,在疫情期间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勇敢面对恐慌,客观对待和正确认知疫情,缓解心理焦虑,建设积极心态面对未来。最后,李祖兰教授从认知力、创新力和行动力三个方面,介绍了一个团队科研育人的典型案例:工程1601班的李星帅同学从信息不对称视角解决工程建设资源共享的问题,提出建设工程资源共享APP,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大创立项(已结);在与团队老师探索项目APP的技术可行和市场变现的过程中,他从招投标环节单点突破,提出建工云集项目,参与“三创赛”,获得校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并将技术方案完善后,建工云集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大创立项,项目已入住学校的众创中心。大学四年围绕1个主题,完善2类方案(市场、技术),通过3种学习(课堂学习、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实现4步(模仿-消化-吸收-创新)蜕变。当前,他正和团队老师合作,准备把毕业论文修改后投到学术杂志。

“荆楚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团队”的负责人刘琼副教授在研讨会上做了“心有所愿,行而成立”的发言。“荆楚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团队”为推动荆楚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为湖北区域经济服务,荆楚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提升荆楚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延续荆楚文脉,传承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弘扬时代精神是团队研究的核心价值观和竞争力。团队从多学科融合视角研究荆楚文化的传承发展,从荆楚文化的类型和符号到荆楚文化的现代化哲学解读,再到现代化传承发展的要求,通过“一带一路”文化传播走向世界,促进国家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哲学、艺术学、传播学、语言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融合研究,层层分解,使荆楚文化以新形式、新展示、新途径在现代化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弘扬时代精神、更富强大和鲜活的生命力。刘琼副教授以团队组建的学生科研机构“枫艺工作室”为例,讲述了“枫艺工作室”实践的科研育人理念和方法。“枫艺工作室”是“荆楚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刘琼副教授2019年组建的学生科研团队,主要研究成员有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产品设计专业17级朱雪峰、佘信、吴栋、董立康和珠宝设计专业16级黄琳。“枫艺工作室”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创新团队科研育人的功能,弘扬工匠精神,坚持心有所愿,行而成立的科研作风。“枫艺工作室”的团队成员通过对自己的家人和亲朋好友采集荆楚文化素材,让同学们真正明白和体会到在科研中“调研”的重要性。“枫艺工作室”的团队成员也通过疫情期间的居家科研学习,明白在以后做科研和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工匠精神,要做到精益求精不断雕琢自己的作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作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追求完美和极致。“枫艺工作室”产出的科研成果包括“阳新传统布贴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应用”,“鄂州雕花剪纸艺术的传统工艺”,“鄂西鹤峰县中营镇麻水地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研究”,以及“基于VR技术的荆楚红色文化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研究”。

整个会议历时2个多小时。

Copyright By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武汉学院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1225号 鄂ICP备100145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