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刘永坦院士和钱七虎院士颁发奖章、证书。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有所调整。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由设立之初的500万/人调整为800万/人,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奖金额度也同步提高50%。
习近平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十分关心改善科技人才的科研工作环境和生活。他曾说,要切实保障并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理直气壮地让真正有作为、有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名利双收”。
使他们“名利双收”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科技创新的作用日益突显。对取得突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这对于促进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用好科研人员,既要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使他们“名利双收”。名就是荣誉,利就是现实的物质利益回报。
2015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强化分配激励,让科技人员和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通过科技创新创造价值,实现财富和事业双丰收。
为切实提升科技人才的获得感,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方案》提出,要合理运用奖励结果。有关部门和评价机构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物质利益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突出精神激励”的原则,适当提高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增强获奖科技人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本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适当提升奖金标准,同时按照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的奖章规制,首次设计制作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章,并优化了国际合作奖奖章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奖励证书,正是体现了“物质利益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突出精神激励”的原则,必将对广大科技工作者产生重大激励作用。
△资料图
为科研人员松绑
奖励创新、关爱科技人才,不单是提升对他们的物质奖励,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就包括将科研人员从繁重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潜心进行科技研发。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表示,要通过改革,改变以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的做法,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
为了给科技人才松绑,近年来,国家在这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2015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了到2020年要完成的143条改革任务。到2018年年中,这些改革任务已完成110多条。不仅如此,包括《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等在内的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这些改革方案从科研经费申请、人才评价等方面为科研人员松绑,为他们创造了更加宽松的科研环境。同时,习近平在2018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还强调,这些改革如果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是没有完全落地的地方,有关部门要认真听取院士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坚决推进。
细微之处关爱老科学家
习近平对科研人员的关怀还体现在一些细节上。2019年1月8日,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习近平向两位院士颁发国家最高科技奖奖章、证书之后,请他们到主席台就座。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两位最高奖获得者一道,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发证书。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首次为其他获奖者颁奖。
2015年1月9日,在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最高科学技术奖。习近平弯下腰向坐在轮椅上的科学家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习近平这一“礼遇”老一辈科学家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
2017年11月17日,习近平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当看到当时已经年逾九旬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站在代表们中间时,习近平握住他的手,请他坐到自己身边。“挪椅子,扶老人,坐身边”的一连串动作被网友刷屏,网友在微博上直呼:“总书记的这个动作太帅了!”而这一帧定格的画面,暖心感人。如何重视科技工作者?总书记做了最好的言传身教。
习近平多次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尊崇和礼遇科学家,加强对广大科技人才的奖励,为他们的科研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科学、重视创新的良好氛围,把科技创新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