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编辑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织机构

《武汉学院•应用型大学研究》2025年第3期主要内容

作者:    摄影:    责任编辑:科研处来源: 审核:    发表时间:2025-09-26点击:

《武汉学院•应用型大学研究》2025年第3期共设置了“思政专题”“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前沿”4个栏目,刊载论文12篇和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艺术作品6幅,共94个版面。其中,9篇论文作者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本期代表文章有《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融合演化特征、轨迹与机理》《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情景模拟研究》《禅宗美学“梵我合一”元素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转译研究》。

论文1: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融合演化特征、轨迹与机理

作者:武汉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肖晓勇教授、戴冬阳副教授、欧阳婧烨讲师

主要内容: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本质上就是数字技术与城市治理融合发展,其已成为实现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文章从数字技术与城市治理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关于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了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机理,提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思路,认为数据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要以数据驱动实现数据的共享,加强数字治理,营造整体协同的数字化生态,构建以数据为纽带、关联多方主体共赢互利的数字包容社会。

论文2: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情景模拟研究

作者:武汉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曾志勇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职员熊琥

主要内容:本文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分析模型,收集1983-2023年气候变化相关的数据信息,着重分析该地区水稻产量和种植面积的波动变化趋势,并找到关键的影响因素,获得相应的论证和推导结果。研究表明:第一,气候是影响水稻种植产量和面积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如果处于水稻生长期间,降水量均值的波动变化会显著影响到水稻种植产量,两者波动变化方向相反,每增加10毫米的降水量,水稻总产量的降低幅度达到0.45%。除此之外,气温的波动变化和水稻产量也是负相关关系,气温每增加1摄氏度,对应的水稻产量就会降低2.45%。第二,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可能会面临明显的下降趋势,且下降的幅度会持续变大,尤其是对长江中下游附近城市的水稻产量影响更为突出,如湖北、安徽等省份,其次是江西省、浙江省、江苏省,影响最小的是湖南省。

论文3:禅宗美学“梵我合一”元素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转译研究

作者: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胡晶副教授、董秋敏副教授

主要内容:通过对梵我合一”传统哲学美学基因的转译,将禅宗美学元素质朴、闲逸的风格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体现“文化自觉”到“设计自立”的演进过程。本文从园林景观设计实践的角度论述禅宗美学“梵我合一”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旨在丰富东方哲学美学指导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以期进一步深化文化自信在空间纬度上的实践探索。

艺术作品欣赏

1.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江晨(副教授)书法艺术作品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辛弃疾 破阵子》

 

2.武汉学院视觉传达设计2102班学生徐晨曦艺术作品

《点线青绿》

指导老师: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江晨副教授

 

3.武汉学院数字媒体艺术2102班熊欣茹、黄奕、吴哲瑞三位同学集体创作艺术作品《探秘大运河的岁月印记》

指导教师: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谢敏讲师

 

4.武汉学院工艺美术2001班袁雨淳同学艺术作品《忽而今夏》;郑雨婷同学艺术作品《云》

指导教师: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方修讲师

 

5.武汉学院工艺美术2101班杨小萱同学艺术作品《破竹》

指导教师: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方修讲师

 

 

6.武汉学院工艺美术2101班艾欣欣同学艺术作品《嬉戏》;徐雯睿同学艺术作品《蘑菇》。

指导教师: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方修讲师

 

6幅艺术作品展示了武汉学院师生的艺术人文修养,他们用美的视角关注大千世界里的事物,体现了用丰富的求索精神去探知社会与我们生活环境的情怀。

《武汉学院•应用型大学研究》是立足本校而又面向社会传播科研信息的载体。欢迎各位老师继续在新的一年向《武汉学院•应用型大学研究》投稿!

Copyright By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武汉学院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1225号 鄂ICP备10014564号-1